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加强劳动教育,提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明确要求,这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带来的全球性问题表现愈发突出。劳动教育的现代性转换首先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思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逐渐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被打上了“塑料儿童”“宅童”的标签,儿童的生活大多偏离了自然本性的轨道。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人,对其进行现代劳动教育显然是使人与自然得以重新建立联结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将为现代儿童提供复归自然的平台,实现当代社会人自然本性的释放,解决人与自然相割裂的现实问题。

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与自然的重要媒介。劳动教育因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现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乃是在于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过程。一方面,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及劳动态度,懂得人与世界的认知关系;另一方面,更要在劳动教育中使学生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认识自然、遵循事物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性要求下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和开展劳动的前提。此外,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劳动教育又能激发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自然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意义还在于面对世界共同生态危机,人的主观能动实践活动是核心且起关键作用,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劳动让个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到了某一个集体中,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劳动为个体走向公共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凭借,增强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社会性。劳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劳动在人与他人社会关系建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是现代伦理关系彰显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此意义上,现代性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乃是:通过劳动教育生成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理性形塑人的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同时,使人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人民,以此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现代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实践精神正是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反映。因此,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必须从对个体理性的关注转向对公共理性的关注。我们必须遵循共同的伦理规范,以此来协调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生活。人在劳动实践中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以他人和社会拥有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劳动周围的个体以及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方面,在劳动教育的个人交往互动中,通过受教育者互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能塑造人的品性。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使人在理性的交往劳动实践中,不断获得自我与他人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劳动教育因此成为涵养学生公共理性、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因此作为一种个体社会化的媒介,帮助学生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后,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人的潜能才能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和解放。也正是借助于教育中的劳动,学生才能在不断自我确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审美与道德能力的不断提升。由此,劳动教育将赋予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特征。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就是接受主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的生命过程。

劳动教育对于推动现代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哲学中重视人的自由与解放,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劳动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强调以人的主体性发展及自我实现为目标引领,劳动教育在内容上应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现代劳动教育的人生之道引领之下,我们相信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更多心灵上的满足与成就,通过劳动教育过程中对自我人性的解放实现学生的自我生成和创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激发人自身潜在的主体意识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劳动教育,才能重建人与自我的丰富关系;只有通过劳动教育,才能使人在创造性劳动中享受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的价值美好。


责任编辑: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