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3年多来,中国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护了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详解当前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三大关键点。


经受住了本轮疫情冲击考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6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相关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说,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其中,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即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


梁万年表示,新冠疫情迄今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依然存在。但是中国整体的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作为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创造了一个典范”。


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如何理解‘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经结束?”梁万年在答问时指出,对中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各地仍有新冠感染病例发生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近期,中国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也有地方发现有小学生初次感染新冠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指出,当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学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风险。“但由于目前我们人群整体免疫水平比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如何继续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同样备受关注。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中国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后的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科学研判了疫情流行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了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号。”


常昭瑞也表示,目前,中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将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


新一轮规模流行可能性较小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1例xbb.1.5与1例bq.1为近期新增变异株病例。这是否可能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


常昭瑞介绍说,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中国通过监测发现了7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检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这位专家也指出,中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责任编辑:徐丽丽